GPS定位器厂家介绍监管下的汽车金融风控现状
受得住监管、经得起挑战的汽车金融,才能存活,而活下来的企业永远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!汽车金融的监管不断加码,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,从年初开始我们可以看到汽车金融行业的朋友圈多了几分凉凉。”
1资金荒
2018年开始,出现某某宣布暂停放款,某某宣布放弃汽车金融项目。银行方面资金全面收紧,汽车金融公司陷入放款难问题,监管趋严的势头已经蔓延。
2打击暴力催收
2018年1月,中央发出了《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》,从三月起各地陆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,将打击重点放在了现金贷、校园贷、车辆二押、暴力催收等重点领域,多个地区车贷业务开展受到了严重影响。
3P2P车贷的洗牌
最近报道指出,到目前为止,涉及车贷业务的P2P平台数量已经从1741家减少至859家,一半的平台已经退出。同时沃时贷平台运营4年,宣布清盘。
4骗局的下场
根据2017年由中国人民银行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修订的《汽车贷款管理办法》及相关规定:贷款人发放的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,不得超过贷款最高发放比例要求。全国多地针对0首付、购车返现、套路贷等骗钱团伙,公安彻底进行打击摧毁,抓捕涉案人员。
目前,国内的汽车金融行业从初级阶段正在转向合规发展阶段,当然不排除仍然有很多汽车金融企业处于小、散、乱的特点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各家机构都独自成体系,互不融通,风控环节的缺失,让许多骗贷者有可乘之机。
而汽车金融风控的思路不会一成不变,活下来的企业永远顺应时代的变化而改变。
变化一:不再严重依赖线下催收
汽车金融平台很多都是民间借贷转到线上,客户多为在银行等渠道贷不到款,信用资质较差。在风控方面,平台往往处于盲批,严重依赖线下催收。平台逾期率居高不下,逾期出现往往通过线下催收的方式解决。
在监管下,拖车清收的团队成为敏感点,不敢再肆意妄为。原有的一些汽车金融机构往往会因贷款人的逾期,通过缴纳高额的罚息获取利润,甚至通过拖车变现方式谋取利息。而现在这部分平台将面临风控难题,眼睁睁的看着客户逾期,电话不接、短信不回,只能束手无策,最后坏账。
变化二:行业二抵现象逐渐减少
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效果非常明显,行业二抵现象开始销声匿迹,那些专做二抵的车贷公司被迫歇业。以往的双方平台为了一辆汽车,各种抢车方法都用上,甚至大打出手。
简单来讲,车在谁手上,就归谁。这样从汽车金融公司风控角度来讲,增加了人员成本,甚至资产损失。汽车金融公司、抵押贷款公司等风控部门对付二抵的这部分精力可暂缓,这场拉锯战以二抵被监管打压而最终结束。
而目前,从汽车金融风控变化来讲,原本过度依赖线下催收的公司将完全不适应目前的节奏。
贷前的风控审核将成为重点,贷前人的风控层面将分为两个角度:一是贷款人资料收集,掌握资料越详细,了解的也越多,对于风控判断准入条件越有帮助;二是平台风控模型搭建以及大数据处理能力,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,建立自身的风控体系,可以有效的在贷前阶段将高风险用户剔除在外。
贷前风险管理来讲,主要包含人的信用风险和欺诈类风险。相比较而言,欺诈类风险更加不可控,一旦发生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。欺诈风险类型主要包括组团骗贷、代办包装、资料信息虚假、虚假交易、用途风险、套现交易、伪冒申请等等,在这条灰色骗贷产业链下,欺诈体系让汽车金融公司防不胜防。
汽车金融用户不断下沉,传统征信数据缺失,很多平台都在强调放款效率,如何快速而精准的剔除欺诈用户,成为平台面临巨大的挑战。
监管影响下,将更多精力和时间花费在贷前风控审核上,这比起上门泼油漆、24小时跟踪贷款人、千里迢迢追车等这些手段要好很多。因为催收环节的问题是所有贷款类行业的通病,因为对于常规催收手段无效的不良资产,贷款企业通常会外包至第三方专业催收公司。催收公司参与者众多,鱼龙混杂,野蛮催收很难规避。如今看来掐住贷后催收这道命门,让很多汽车金融公司无法适应,只能退出这个舞台。